七 ·情绪管理中的ABC理论|观念|西方人|本能

摘 要

  我们有必要训练我们的信念,调整我们的观点,做到有备无患。 世界上所有的事件,我们都无法控制。 我们的情绪要靠自己约束,所以叫作自律,律就是约束。 是与非没有办法一刀两

我们有必要训练我们的信念,调整我们的观点,做到有备无患。

世界上所有的事件,我们都无法控制。

我们的情绪要靠自己约束,所以叫作自律,律就是约束。

是与非没有办法一刀两断。

所谓修养,就是把不合逻辑的转成符合逻辑的,把那些非理性的转成理性的,这就叫修养。

情绪管理的正确方法不是压抑情绪,而是在觉察到情绪后,及时作出合理的调整,做到合理掌握自我,合理掌控情绪,能以乐观的态度及时地缓解自己紧张的心理。

所以我们都需要明了ABC的情绪理论,才能更好地成为情绪的主人。

明了ABC情绪理论

在情绪管理中,有一个很著名而且很重要的理论,叫作ABC情绪理论。因为它是外国人开发整理出来的,所以我们这里还是用ABC来代表。

A(Activating events)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环境所引发的事件。

我们常常觉得,环境是不停地在变化的,而且随时随地都有事情在发生。我们不会对每一件发生的事情全部都有反应,而会对某些事件有反应,对某些事件没有反应。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,就是因为B的关系。

B(Belief)是我们对一件事情的信念、感觉或者观点。

比如,你请三个人坐在窗前,往窗子外面看,然后让他们描述所看到的东西,结果是不一样的。

第一个人会告诉你,我看到远远的地方有电线杆,电线杆上面有三只鸟。

第二个人会告诉你,一大早车子那么多,这个交通实在很要命。

你再问第三个人,他说什么都没有看到,他只看到那边有一个小姐长得很漂亮。

对外界的环境,我们每个人所注意的焦点是不一样的。这就是你的性格、你的兴趣,还有你的身份、地位、职业等因素综合起来的一种表现。

一件事情发生了,每个人都站在不同的角度,有他不同的观点,所以就产生不同的反应,这个反应就是C(Consequence),C就是我们常讲的情绪。

一个人情绪的变化是相当主观的。一杯茶,不同的人看到的时候,想法的差别就很大。有人想,我才不喝这种茶;有人想,这是什么茶,我等会儿回去研究研究;还有人想,为什么只有你桌上摆着茶,我们怎么没有呢?

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,因为想法不一样,所以情绪就不相同,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点。

我们不能说,每一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都采取相同的立场,产生相同的观点,或者产生一样的情绪,这大概不可能。我们用“大概不可能”,就表示它是有可能的,就是当环境非常紧急、非常急迫,而大家有共同需求的时候,我们会产生非常一致性的情绪,中国话叫作“同仇敌忾”。

当大家同仇敌忾的时候,大概没有什么个人的想法,也没有什么不同的情绪反应。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醒各位,天底下是没有“一定”这两个字的。

当你说“一定”怎么样的时候,你就知道你是主观的。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,这是事实,一定这样,不太可能。可是我们经常都是有“一定一定”的想法,所以经常很痛苦,很苦恼,情绪也就变得不安定。

B才是情绪管理的关键

从现在开始你要知道,B才是关键的,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才是关键。很多人都认为,当我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,我一定有这种反应,所以就觉得我的情绪没有办法控制,认为它是自然就会发生的。

现在我们应该知道,在事情跟我们的情绪中间,有一个媒介,就是我们的看法。事件你无法控制,可是你的看法你自己可以调整。就好像在我们的情绪跟环境的变化当中,多了一个控制器,对我们来讲,是非常有利的。

我们只要把自己的观念调整好,就可以保持稳定的情绪,所以说B是很关键的。但是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点,总是很直接地就将情绪表现出来。

我现在要提醒大家,不要做直接的反应。

很多人为了显示自己很聪明,反应很快,有什么刺激来了马上反应,结果都是吃大亏的。我们称他为鲁莽、莽撞,不经过大脑就乱讲、乱做。

我们要管理情绪,非常具体的一个方法,就是当任何刺激来的时候,先把嘴巴闭起来。因为我们的嘴巴是最会闯祸的,一旦刺激来了,你马上用嘴巴反应,你的人际关系一定不怎么好,很多人也会非常不喜欢你。

聪明的人是当刺激来时,赶紧把嘴巴闭起来,这个刺激自然会到大脑里面盘旋一下,然后你就有时间找出比较合理的信念。这个时候你再用嘴巴表达出来才对。

我们有句成语叫作“谨言慎行”,言行都是我们情绪的表现。

反应不经过大脑,就是没有经过B的控制。没有注意信念的调整,那你就是把自己交给外界,让外界的环境来主宰你,那你就不是自己的主人,你就是环境的受害者。

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很极端的问题,哪一天你住的地方突然间爆炸了,你会怎么办?如果你没有经过B,那你自然就很惊慌失措,然后盲目逃生,最后大家不是被炸死,而是被踩死,都是无辜丧命。

如果我们养成习惯,听到巨大的爆炸声,你就告诉自己要冷静,先搞清楚什么情况,你自己处在什么位置,应该往哪里逃生,用什么办法逃生最有效,这对你才是有帮助的。

可能有人会说,这种时候大家都是用本能来逃生,怎么去想那么多?本能是什么?本能就是人在原始的自然环境里,所产生的那些直接的反应。

其实本能在某些环境会起作用,但是在人为的环境中,本能几乎是不能救命的。现在统统都是人为的环境,我问你怎么办?比如大厦里面着火了,你看到有窗子,就往窗子外面跳,这才是本能。可是现在楼房这么高,如果你住在十几层楼,跳出去就摔死了。

可见这是人为的环境,我们不能依赖本能,我们必须要相当理智。所以我们有必要训练我们的信念,调整我们的观点,做到有备无患。

人是观念的动物

人是观念的动物,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。因为观念一旦改变,你的行为就随着改变了,你的态度就不同,你的反应就不一样,因此你的情绪就得到不同的控制。

由于我前面说过不要控制,所以这个我们需要说明一下,当我们说控制不好的时候,你一定要明白不能不控制。这就是中国话,这一点很重要。

如果西方人说不能控制,那就是不能控制,因为他们比较有绝对底线。我们中国人说不能控制,就表示不能完全控制,不是不要控制。在合理的情况之下,要有合理的控制,这样才叫作不要控制。

西方人说不要的时候就是不要,中国人说不要的时候,是有要的成分在里面,而且随时可以要,这一点是西方人很难理解的事情。

比如今天出门的时候碰到下雨,你就很不高兴,为什么这个时候下雨呢?然后你就赶快想一想,为什么这个时候不能下雨呢?因为有很多人渴望下雨,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就反对它下雨。这样一来,你的情绪就平稳下来了。

我想这一点我们中国人讲得非常清楚,叫作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。问题是大家都觉得不能退,什么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,我就要“唯我独尊”,那就僵在那里。

我们总认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,这个观念其实不是很合适。世界上所有的事件,我们都无法控制。尤其在今天的世界,有一点很重要,就是整个世界息息相关。

大家有没有发现,虽然以前的世界同样这么大,但是我们可以不管它,我们可以关起门来,不管外面的事情。现在为什么不行?因为交通发达,资讯交流迅捷,全世界是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。

这样各位才知道,在21世纪,中华文化一定会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。因为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做得到,其他民族都做不到,他们都是对就对、错就错、好就好、不好就不好,没有包容性。

只有我们中国人的肚量最大。比如你问他,这样好吗?他说,这样不好,不过也没有关系,改天再说,大家好商量。这话听起来很气人,但是我告诉你,这是最有修养的人。

西方人认为,一个人长大以后的所言所行,就是他小时候的环境所造成的,这一点我们也承认,我们把它叫作情绪债务。但是你不能负债一辈子,你有债务可以还。西方人不知道这个,当然现在也慢慢朝我们这个方向在走。

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,我想儒家这个观念是最重要的,不要老靠别人,别人是不可靠的,求人不如求己。

如果环境可以决定我们的一切,而环境又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,那人就没有自主性了,就只好任环境的摆弄,那你独立有什么用?你有理想又怎么样?所以我们倒过来,我们不是控制环境,不是改变环境,而是调整我们的心态。

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观念

情绪可以管理,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去调整、改变和控制自己的观念。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,你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时时刻刻调整你的观念,就是这么简单。

不要寄望别人,不要抱怨老天,不要希望外面环境会改变。

当你早上出门上班,发现很多人排队上车,你仔细去观察,大部分人一上车的第一句话就是,人怎么这么多,怎么这么挤。“笑话,就是你上来才挤的,你不上来大家松松的。”大家都是自己闯的祸还不自知,可见人是很愚昧的。

但是我们很难把实话讲出来,你敢不敢对他说,你下去就不挤了?你当然不敢这样讲,处理不好就要打架了。我们想是这么想,但是做出来都是打折扣的。

我们的情绪要靠自己约束,所以叫作自律,律就是约束。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约束自己,有人会问为什么?一句话就讲完了,因为我们跟其他人共同生活,我们不可能绝对自由,只能拥有相对的自由,否则会造成天下大乱。

比如一个人坐火车,上去以后,发现他的位置上有别人的东西,他就问:“这是谁的东西?”

旁边一个人说:“是我的。”

他又问:“我的位置你怎么可以放东西?”

旁边那个人回答:“我有放东西的自由。”

他笑了笑回答:“很好,你有放东西的自由,那我也有丢东西的自由。”说完他就把车门打开,把东西丢出去了。那结果怎么样?非打起来不可。

千万记住,我们不要对自由有误解,不要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做就是自由。自由是要受到规范的,就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你才有自由,超过这个范围你就没有自由。

很多人对自由有误解,好像就是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,其实大错特错。今天的年轻人有一句话,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。这哪里是自由,简直是无法无天。

我的东西,我可以处理,别人的东西,我不能处理。但是我们要知道,小孩子没有这种所有权的观念。有的小孩子在外面,拿了别人的东西,他的父母看见就说他偷东西。老实讲,碰到这种父母,小孩子也是很可怜的。

因为小孩子没有偷的观念,他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好,就拿来了。做父母的不要立刻大惊小怪,觉得自己小孩怎么偷人家东西,然后讲一大堆。结果搞得小孩子被吓到,好像自己犯了罪一样,心里一大堆情绪负债。

父母要告诉他,这个东西不是他的,想要可以告诉爸爸妈妈,但是不能拿别人的。你慢慢教他,他就懂了,不能一下子就说他是贼。

所谓修养,就是把不合逻辑的转成符合逻辑的,把那些非理性的转成理性的,这样就叫修养。大家可以自己去试验,观念可以让你的情绪改变,你试验了就会相信,然后你很快就会走上情绪管理这条有效的途径。

A的事件会导致C的结果,这个就叫作环境决定论,这句话只是部分正确。比如你看同样的新闻,你可能生气,也可能不生气,这才是事实。

比如我问你,你的部属骂你,你会很生气,可是你的长官骂你,你生气吗?敢生气才怪。为什么部属骂你,你就受不了,长官骂你,你就受得了?这就是你自己的原因。

你看,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,经常跟人家吵架,什么原因?就是因为你看不起他。你会对卖东西的人发脾气,就是你觉得他要赚你的钱,怎么还敢对你不客气。这还是你自己的问题。

所以我一直劝人家,看到大官你要小看他,看小人物你要高看他,如此你的情绪就很平和。如果你看到大官就怕,有话也不敢讲,然后他就会欺负你。

你看到小人物就看不起他,他被你激怒了,就会给你难堪,最后吃亏的还是你。见到大官要小看他,应该想,有什么了不起,同样一个鼻子两个眼睛。当你认定自己了不起的时候,你也认定他也相当了不起,那个度就拿捏住了。

当你去买车票的时候,你一定要想,我要态度好一点,不然惹火他,他不卖给我票,我就惨了。你就会对他客气一点,他自然态度也好一些,那就好了。

人只能控制自己,无法控制外界的东西。这句话很重要,没有人会因为你而改变,只有你自己会配合你自己去改变。所以我们慢慢就要找到一条路,把理性跟非理性协调好。

我们用“非理性”,没有用“不理性”,因为“非”可能变“是”,非理性可能变理性,在某种情况下它是会发生改变的。

是与非没有办法一刀两断,没有办法把它分得很清楚。在西方社会可以分得很清楚,但在中国社会,是分不清楚的。现在很多人很糟糕,他用西方人的一分为二的标准来看我们中国人。

西方人说可以,就是每个人都可以,说不行就是每个人都不行。中国人说可以,就包括有些人不可以,说不可以,就包括有些人可以。

有些人非常痛恨这种事情,但是在中国社会这是无法改变的。因为我们的弹性相当大,这一点我请各位要特别留意。不要说什么特权,不要这样想,你换一个名词,就是礼遇。

礼遇不是特权,礼遇跟特权虽然看起来一模一样,但是事实上不一样。给别人一些特别的尊重,跟别人可以享受特权,这是两码事。

我们必须要调整我们的观念,就是事情发生,先动动脑筋,看你要怎么样去反应,你的情绪就会平稳得多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